杏坛荟 > 详情

[十堰]2017年中考说明 地理

2016-12-07 15:11

0人阅读 收藏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业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考试须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指导思想 

    1.有利于初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2.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学科思想、学科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3. 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意识;

    4. 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有利于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三、命题依据 

    1.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2.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及配套学生使用的教学地图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华东版)》。

    4.《十堰市2017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

    四、命题原则 

    1.体现基础性 

    适应义务教育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力求有效地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适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在依据课程标准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 

    2.体现科学性 

    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指向明确,语言科学严谨,图形清晰准确,专业术语准确,答案无歧义。 

    3.体现过程性 

    力求反映教学过程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4.体现发展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倡导学以致用,强调能力立意,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试形式与难度值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三科合卷共120分钟;卷面满分:120 分。 

    3.试题难度值:

    思想品德、历史0.60~ 0.65之间;地理0.70~ 0.75 之间。

     六、试卷结构 

    1.题型与分值: 

    单项选择题27题,每题2分,共54分 。其中地理为7题,思想品德为10题,历史为10题;     

    非选择题8题,共66分 。其中地理为1大题,若干小题,共6分;思想品德为4题,共34分;历史为3题,共30分。

    2.试题编排顺序

    单项选择题:1----7题为地理;8------17题为思想品德;18-----27题为历史。

    非选择题:28题为地理;29-----32题为思想品德;33----35题为历史。

    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地球运动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记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并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③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和太阳光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④掌握全球五个温度带的划分和五个温度带的气候总特征及主要的地理差异。

    ⑵地球仪 

    ①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②通过地球仪,观察经线和纬线各自的特点。 

    ③记住重要的经纬线及其地理意义。 

    ④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如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等等。

    ⒉地图 

    ①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运算,并能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的大小,能在标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实际距离。 

    ② 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会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③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判读坡度的陡缓及大小,估算某地、某区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④ 在地形图上能识别陆地上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⑤根据需要会选择常用地图,并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从而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世界地理 

    ⒈海洋与陆地

    ⑴ 海陆分布

    ①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②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各自的主要特点。熟记各大洲的分界线,了解重要海峡。

    ⑵ 海陆变迁

    ①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了解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和科学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NextPage]

    ⒉气候 

    ⑴ 天气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联系与区别。辩别天气和气候的语言描述,能在生活中用正确述语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 

    ②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⑵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①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分布的各自特点)。

    ②根据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年、日变化规律以及一年、一日当中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③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④根据气温、降水资料,会阅读分析并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⑶主要气候类型

    ①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九种)的名称及气候特征,并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各种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地形地势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③根据气候特征(及其差异)说出其对人类生产(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与生活的影响(利与弊评价)。

    ⒊居民 

    ⑴人口与人种 

    ①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②会计算人口密度和自然增长率并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③会运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④简单分析并说出人口分布及增长快慢的自然原因。 

    ⑤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⑥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⑵语言和宗教 

    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⑶ 聚落 

    ①运用图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别。 

    ②识别不同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图片,并说出它们的各自特点。 

    ③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⒋ 地域发展差异

    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①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⑵国际合作 

    ①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侧重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 

    ②说出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⒌世界地理之最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正文和活动中出现过的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之最。 

    (三)中国地理 

    ⒈ 疆域与人口 

    ⑴疆域与行政区划 

    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理解并说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轮廓图,并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其位置。 

    ⑵人口与民族 

    ①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我国人口总数 、人口增长趋势、计划生育国策)

    ②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③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记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会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⒉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⑴自然环境 

    ①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②知道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阶梯内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主要山脉及走向、平原、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

    ③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不同温度带及生产、生活的主要差异。

    ④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分析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

    ⑤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⑥掌握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能分析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⑦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⑧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本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⑨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各河段分界、各河段主要特征),开发利用和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 对流经地区的主要影响)。 

    ⑵自然资源 

    ①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辨别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②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特点。 

    ③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重点记住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土地的基本国策。

    ④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⑤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的主要合理措施。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的实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

    ⒊经济与文化 

    ⑴ 经济发展 

    ①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 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④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⑵文化特色 

    ①知道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②根据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民情、民居、服饰、饮食等图片、资料,判断主要的少数民族, 分析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⒋地域差异 

    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②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③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农业生产特色,并分析比较各地理单元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⒌中国地理之最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正文和活动中出现过的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之最。 

    ⒍认识区域 

    【说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北京、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本省和本市】 

    (1)北京市

    ①认识北京市的位置特点和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并能简要评价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利与弊。

    ②能说出北京市的主要城市职能和特色旅游景点,了解北京市城市建设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2)香港和澳门

    ①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城市建设、人口和居民概况。

    ②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组成及地形和气候特点。

    ③说出香港和澳门两地经济发展特色及主要经济部门,了解两地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紧密联系。

    (3)台湾省

    ①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看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特点、范围及组成,了解台湾省居民概况及台湾居民与祖国大陆的渊源联系。

    ②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概括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了解台湾省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知道并能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能阐述台湾省人口和城市、工业的分布特点。

    ④知道台湾省的美称及其由来,认识台湾省是资源丰富的宝岛。

    二、内容分布及分值比例: 

    “地球地图”约占20%--- 30%;“世界地理”约占30% ;“中国地理”约占40%----50%。

    三、典型题例:

    查看完整版及典型题例请点击下载:http://www.zxxk.com/soft/5852698.html

相关推荐